为什么要搭建指标体系
我们提到过为什么要搭建指标体系,相信大家在看数据相关招聘岗位简介的时候,也经常看到有关搭建指标体系的要求,因此这里简单的给出两点做指标体系的重要性。

搭建稳定的数据观测体系(维度指标体系),让数据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流程更加标准、可靠;
稳定的数据观测体系,不仅能够让数据加工、使用的效率提升,还有利于统一认知,规范数据建设者的工作方法,解决数据维度/指标膨胀,数据不一致的问题,从而拉升内部的相关人员整体的数据专业水平。
怎么搭建指标体系
我们先思考简单的数据问题,这是我作为校招面试官经常会同大家沟通的一个案例。
如果你现在成为一个产品项目的负责人,你想看到哪些数据指标,为什么要分析这些数据指标?
我们现在聚焦一下,从刚才列出的数据指标序列中选出x个指标,怎么选,为什么?
第1题考察点
互联网行业是否熟悉,能够对行业的数据指标有多深的了解;
基本的度量和效果评估意识,构建数据和商业业务的关系抽象能力。
备注:相信我,很多候选人连像样的指标都回答不上几个,更无法洞察数据和商业之间的关系。
第2题考察点
有限的选择下,是否有判断主次的逻辑能力,针对自身的观点和知识能否自我革新升华;
更深层次的思考,为什么要以更少的数据指标去判断商业行为。
这个题目对于处于职场实际工作中的同行来说同样具有考察需要,我们评估一个产品项目所需要的指标是越多越好,还是会存在其中一个适度的分界点(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)。
话题回到正题,怎么搭建指标体系?
首先任何没有管理或是数据指标系统的组织中,数据指标的需求形式都类似于第1题的样式存在,团队中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度量单位和评估体系(即使这个人认识到第2题问题的存在,他自身的指标体系依然处于第1题)。
数据指标体系必须是搭建于组织或者一个团体的共识,让整个组织和团体内的度量单位和评估体系,第1题是缺乏管理,肆意生产的野蛮方式。让整个组织和团队提升到第2题的水平达成一致才是数据指标体系。
数据指标体系不是收集指标汇总起来,也不是将所有数据需求全覆盖;
数据指标体系是以最小的投入搭建科学的效果评估指标,让组织和团队达到统一认知的事情;
指标体系的评估标准
指标体系除了有科学的方法搭建,还会存在很多主观的判断。我们在搭建指标体系的时候,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家要遵循这套指标体系,它的权威性怎么得到保障。
指标体系的搭建非常依赖领导的背书和强势认可
指标体系的搭建相对于提升团队的全员水平,所以这不是简单事
指标体系也有生命周期,不断的产品项目阶段需要的指标体系不同
基于以上的几点,指标体系的搭建方法论就很明确了,首先做到领导的认可(指标体系相当于和领导之间的一种协议),其次指标体系的宣贯传播工作不可或缺,其次指标体系的内容需要长期的维护。从这三点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个目标的观测值:
基于领导的认可,指标体系是否解决领导提出的问题,问题的量化目标就是指标体系的目标
提高全员的水平怎么证明,问卷、考试、需求文档的质量或引用、指标体系内容的访问数据
指标体系内容的更新频次、更新数量,内容汇报
指标体系的管理内容
数据指标的概念我们很多同学听过,并且也经常看到招聘职位上的要求。但究竟指标体系的怎么落地,包含什么内容相信很少有人真实有过经历。
我对指标体系的理解总体有这个几个观点:
不同组织或者团体期望指标体系解决的问题一致,但落地的指标体系内容不同
指标体系落地产物强依赖于业务,不同的业务存在不同的玩法
指标体系多数情况下连同管理工具一起落地
我认为当前的指标体系,均不能很高效的解决期望问题,我自己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案也未实际执行
指标体系的管理工具
管理指标体系内容搭建的管理工具,我们通常将其和
元数据管理放在一起。也可以看出元数据管理和指标体系管理很类似(元数据的管也存在指标体系同样的问题),在管理指标体系内容的时候,基本涉及以下下几块内容:
数据仓库表管理 // 一般只涉及应用层数据
数据指标管理 // 管理上面提到的指标内容,新增,编辑,删除,状态等
数据维度管理 // 类似指标内容,新增,编辑,删除,状态等
数据模型管理 // 管理指标或者数据表头计算的模型,新增,编辑,删除,状态等
数据应用服务管理 // 支持数据可视化,或者数据服务的方式,接口等
数据权限管理 // 管理工具的权限运营维护
(部分内容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